农民供养孩子花十几万上三本,最简单的分析结论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农民供养孩子花十几万上三本,最简单的分析结论:说明经济发展了,农民有钱了,所以开始砸钱满足更高级的心理需求了。
我就生在有60年代的县城。农民过去手头又了闲钱,就是吃喝嫖赌,要么就是攀比彩礼嫁妆。现在农民知道花钱买教育资源,砸钱给孩子上大学,怎么就不是好事?是天大的好事。
很多人说农民就应该务实,不应该追求小资白领的虚荣。这种指责就好像说,你是农民工,娶个老婆是女的,能生孩子,就得了。还挑剔什么老婆长的好看不好看啊。
乍看是‘为了你好’,一副掏心掏肺的模样,其实是骨子里天然的把出身下层的人的人格自尊给否定了。意思就是底层人没资格追求更好的事物。这和茅什么是鼓吹的,低收入家庭保障房不要盖厕所,让他们出去上公共厕所是一码事。
三本二本一本,都是大学。大学是人们更高级的文化知识甚至心里消费的需求。人都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权利。退一万步说,每个人可以让自己务实,找个扫厕所的工作赚钱就行了。但不要去否定他人追求美好事物的权利。
辩证的说,真正务实的人,就应该明白基本道理。农民没钱,就不会砸钱让自己孩子读大学了。能砸十几万让自己孩子读大学,哪怕是三本,说明人家有钱,也愿意。别人既然又有钱,又乐意,还不违法,他人就没必要根据自己的‘理想主义’来指指点点。
农民不应该砸十几万让孩子上三本,城市人追求精致生活是装比,有钱出国旅游的人都是既得利益者,一张机票才几百块钱,农民工都坐飞机返乡的现实里,还这么想,真的是‘虚拟现实’了。
正视中国社会经济大发展,早已不是一穷二白的阶段,抛弃那些苦大仇深,拉踩对立的思维方式。承认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事物的自由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