勤于为民,坚守“贴心人”的情怀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在乡村振兴舞台绽放绚丽青春,带领乡亲们奔向幸福美好生活。奋斗者,正青春。年轻干部要珍惜基层锻炼的机会,保持进取心、修好必修课、在奋斗中淬炼过硬本领,把工作干好、干实、干出彩,才能不负时光、不负韶华,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。
主动学习,克服“不熟悉”的烦恼。不少年轻干部是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“三门生”,阅历浅、磨砺少,对基层工作缺乏体验,对基层群众缺少共情,实践水平、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。想尽快适应基层千头万绪的工作和层出不穷的新情况、新问题,就要做好“勤学本领”。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,主动学习新知识,积极掌握新本领,既钻研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,又拓宽学习领域和知识结构,让青春伴随书香成长,用知识丰满青春羽翼。要善于思考,利用大好的青春年华多做学问,在自身的专业领域深入思考、上下求索,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、融会贯通,在提升思维能力中攀登成长的阶梯、开启智慧的大门。要乐于求教,面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难题,除了多观察和思考,还要善于向身边有经验的领导和同事、田间地头的大叔大妈请教,多管齐下,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。
主动实践,摘掉“空谈客”的帽子。不经风雨、不见世面是难以成大器的。各年轻干部要当几次“热锅上的蚂蚁”、接几次“烫手的山芋”,才可能磨炼出担当重任的真本领。要多扛活、多担担子,涵养功成不必在我、功成必定有我的情怀,下足调查研究功力,下好应急处突“先手棋”,察准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提升决策决断能力,蓄足改革攻坚势能,从实践中来、到实践中去,起而行之、自觉经受“多向锻造”,直到手上“磨出茧”、脚上“走出道”。路虽远,行则将至;事虽难,做则必成。要铆足“逢山开路、遇水搭桥”的恒心,以“时不我待,只争朝夕”的拼搏姿态积极投身到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洪流之中,做“中国式现代化”的“践行者”,努力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。
勤于为民,坚守“贴心人”的情怀。一枝一叶总关情,一点一滴见初心。既然选择了扎根基层、服务基层,就要投入真情实感去浇灌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。要把姿态放低、眼睛向下看、腿上沾满泥,深入基层一线、走到群众身边,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,面对面、心贴心地进行沟通交流,从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倾听群众呼声、回应群众关切,增进鱼水情;要办好“心头事”,把群众的每一件小事都当成大事来办,想方设法化解他们的烦心事、操心事、揪心事,努力把实事办好,把好事办实,把事情干到老百姓的心窝里,让群众舒心、放心、安心。(通讯员:周琳)
关键词: